有一天小明工作區域發生了登革熱,只好跟同事攜帶著筆電前往咖啡廳上班,同事好奇問了一下小明,以前你不是在晶圓測試廠嗎?會做哪些事情呀~小明決定透過分層式架構來簡述一下晶圓測試廠這套工作系統,首先客戶將製作完成的晶片送到代工廠由成倉作業員拉貨到無塵室外,接著品保作業員先檢查外觀,第三關設備工程師將晶圓測試機台更改為此次晶圓的探針卡與環境設置,進入驗證程序時產品工程師會檢查設備改機後的晶圓測試是否符合spec,符合就Release給生產作業員開始投放晶圓進行測試,測試完成之後,產品工程師會檢查晶元良率是否符合spec,設備工程師再改機成下一批測試的晶圓產品,品保作業員一樣檢查外觀,最後包裝拉到碼頭出貨。
作業人員 | ||
---|---|---|
拉貨(送至無塵室) | 成倉作業員 | 拉貨(送至出貨碼頭) |
檢查外觀(入廠) | 品保作業員 | 檢查外觀(出廠) |
設備改機 | 設備工程師 | 設備改機 |
產品檢查(驗證) | 產品工程師 | 產品檢查(良率) |
測試晶圓 | 生產作業員 | 測試晶圓 |
1970年代後期,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開始制定一套通訊標準的過程。這背後的想法是允許不同供應商之間更好地進行通訊。在1978年,一個初始的模型被宣布。經過完善,它被發布為OSI模型。我們快速看一下這七層包含了哪些事情,HTTP位於應用層,負責處理網頁瀏覽等應用的通信需求,表現層可能涉及將HTTP協議所傳輸的資料格式進行轉換,確保資料以正確格式傳輸,會談層負責管控通訊,確保HTTP通信的連線得以建立、管理和終止,TCP和UDP位於傳送層,負責分段、傳輸和重組HTTP資料,IP位於網路層,負責路由和轉發HTTP資料,MAC和ARP位於資料連接層,負責將HTTP資料包加上接收端的MAC地址和處理地址解析,最後實體層負責實際的物理通信,將HTTP資料以電壓、光訊號等形式傳輸,但是OSI模型並不能很好的對應協議,例如SSH屬於哪一層?它是會談層 ,因為最終它管理會談,還是表示層(Presentation),因為它包含加密機制並進行協商? ARP(地址解析協議)被認為運行在資料連接層,但它需要了解網路層,因為它在這兩個層次之間提供地址映射的橋梁。
傳送端 | OSI 層 | 接收端 |
---|---|---|
HTTP | 應用層 (Application) | HTTP |
資料格式轉換 | 表現層 (Presentation) | 資料格式轉換 |
管控通訊 | 會談層 (Session) | 管控通訊 |
TCP / UDP | 傳送層 (Transport) | TCP / UDP |
IP | 網路層 (Network) | IP |
MAC / ARP | 資料連接層 (Data Link) | MAC / ARP |
物理通信 | 實體層 (Physical) | 物理通信 |
TCP/IP | OSI |
---|---|
應用層 | 應用層、表現層、會談層 |
傳輸層 | 傳輸層 |
網路層 | 網路層 |
連接層 | 資料連接層、物理層 |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是一種用於網路故障診斷和控制的協議。它在網路層(IP 層)運行,主要用於傳遞網路錯誤和控制資訊,傳說中的 ping 就是 ICMP 協議負責處理,以及 traceroute 來查看資料傳送到目的主機中所經過的路由。